《滕王閣序》中用典豐富,全文八百多字,典故就達四十多處,有的是歷史故事(事典),有的是前人文句(語典)。這些典故形式上使語言精煉,風格典雅,含蓄蘊藉,,內容上以古比今、借古抒懷,豐富聯想,利于敘事抒情,可增強文化內涵。 《滕王閣序》典故甚眾,但并不雜亂,這與王勃高明的用典技巧有關。 一、明用 所謂“明用”,即借典明事,以事抒懷。如“馮唐易老,李廣難封”,詩人慨嘆“時運不齊,命途多舛”,于是從歷史中擷取這兩個實例,以此寬慰包括自己在內的失意之人。 二、暗用 所謂“暗用”,即不點破題,不露痕跡。如“酌貪泉而覺爽,處涸轍以歡”,暗抒作者樂觀開朗的情懷。 三、正用 所謂“正用”,指用事與題事相同,典意與題意一致。如“孟嘗高潔,空余報國之情”,表白詩人自己有志報國,卻懷才難用。 四、反用 所謂“正用”,指用事與題事相反,典意與題意不一。如“阮籍猖狂,豈效窮途之哭”,則是非議阮籍,意思是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羈,在無路可走時便慟哭而返,以反襯自己的堅定意志。 五、實用 所謂“實用”,指以故實表達作者內心之真實情感。如“鄴水朱華,光照臨川之筆”,借詩人曹植、謝靈運來比擬參加宴會的文人。鄴(今河北臨漳),是曹魏興起的地方。曹植曾在這里作過《公宴詩》,詩中有“朱華冒綠池”的句子。“臨川之筆”,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,他曾任臨川(今屬江西)內史。 六、虛用 所謂“虛用”,指用虛托想象之景來表達情境。如“騰蛟起鳳”。《西京雜記》記載:“董仲舒夢蛟龍入懷,乃作《春秋繁露》。”又“楊雄著《太玄經》,夢鳳凰集《玄》之上,頃而滅。”在《滕王閣序》中不是實指,而是指孟學士的文章辭采有如蛟龍騰空,風凰飛走(那樣燦爛奪目)。 七、借用 所謂“借用”,指故事與題事不同一類,以一端相近而借用之。 如 “天柱高而北辰遠”中的“北辰”,是借北極星喻國君。 八、泛用 所謂“泛用”,指非正宗經﹑史流傳的故實,以平常小事、俗說為典事。如“今茲捧袂,喜托龍門”,則是援引傳說為典事。相傳鯉魚越過龍門就變為飛龍。 九、連用 所謂“連用”,指作者為了加強思想感情的表達,在一句之中連續運用多個典故的一種用典方式。如“無路請纓,等終軍之弱冠;有懷投筆,慕宗愨之長風”一句連用三個典故,意在說明自己跟終軍的年齡相仿,卻沒有請纓報國的門路,羨慕宗愨乘風破浪的遠大報負,所以懷有投筆從戎的志向。 (責任編輯:admin) |